跨界成为难题
虽然互联网公司主导了这次产业爆发,但切入模式其实很早就有。最初是车企自己研发硬件,例如:通用的OnStar、丰田G-BOOK、福特SYNC,到后来福特汽车的互联化战略,推出SYNC+AppLink,以及宝马升级版iDrive,上汽荣威推出inkaNet等等。
从这些产品的命名方式——车企名字+产品名字,可以看出,车联网在智能化道路上起到的作用是锦上添花,不过为了更好的卖车。
那么破除车企“闭门造车”的局面,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,车联网是否能产生更多想象?
4G信号是车联网的基础,国内三大运营商也陆续发力。中国联通步调积极,不仅在前装与车企合作,还和华为共同研发车载通讯系统。不过,虽然手中握有这些“硬资源”,但运营商单纯作为通信管道,议价能力较弱,只能选择“出售”。除此之外,有分析人士表示,车联网需要多领域跨界,受困于体制内的国内运营商来说,很难有大作为。
受到跨界阻碍的还有后端市场。以车载导航和后视镜为核心的后端厂商几年前创新出了“专车专用”产品形态,为每一款车量身定制导航系统。并且一度将先锋、阿尔派等国外产品逼到市场一角。但随着百度和高德地图的普及,“专车专用”的市场逐渐缩减,分析人士称:
“车载导航是传统企业,而车联网是互联网思维,这两种思维本来就是南辕北辙。”
互联网巨头的”卡位战”
如此看来,互联网巨头天生具有互联网思维,跨界更是手到擒来,是不是一定能做好车联网?
国外有苹果、微软和谷歌,国内有百度、阿里和腾讯,但在新闻发布会之后,却鲜有新声音出现。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祭出法宝,但总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味。
当年苹果宣布推出““iOS in theCar”,想真正完成汽车智能化,而最后只暂时推出了CarPlay,其功能不过是将手机端应用转移到车上屏,例如音乐、搜索、地图和路况等。而微软的推出的Windows in the Car,和CarPlay相似度非常高。谷歌的汽车Android系统也随后登场,却没有像手机Android系统一样,占据颠覆和统领的地位。
国外的互联网企业表面上很热闹,其实内容并不多。国内的企业尚且不及国外。BAT在2014年争先恐后的发力车联网市场,从百度推出CarNet后,阿里全资收购了高德,随后腾讯也在地图领域切入,入股了四维图新。今年7月份,乐视也组建了车联网事业部,并将其加入到乐视超级平台中。
不过,这些“外人”——互联网公司,想要和车企无缝合作,甚至联手一场变革着实不容易。苹果和微软希望从手机端突破,通过手机和车的互联实现车联网,这项技术的确可以实现,但拉低了手机和车上屏的区别。而腾讯的社交、阿里的电商、百度的搜索、乐视的超级平台虽然都是各自的看家本领,但想从中生出整套车联网系统还需时日。
目前,国内市场上已经上架的产品有百度CarNet和腾讯的“路宝盒子”,其核心也绕不开针对车辆检测的OBD模式,和手机端应用的照搬。
腾讯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某负责人表示,“‘路宝盒子’并不新,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社交,能不能建立一个小生态还有待观察”。可见,对互联网巨头来说,占位是当前目标,毕竟他们拥有大量用户和数据,一但有明确的商业模式露出,一定是他们先飞起来。
只不过巨头们体量庞大,主营业务厚重,革新代价较高,颠覆汽车产业的很可能来自于汽车领域和互联网巨头之外。实时路况、无人驾驶等领域有可能诞生无数新公司。毕竟滴滴快的已经将租车、打车推广到消费者中间,科大讯飞也在语音技术上超越了Siri。创新公司未来或许会成为车联网领域不可忽视的角色。
欢迎光临 亿连社区 - 卡比特官方社区 (http://bbs.carbit.cn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3 |